歡迎您訪問福建畜牧獸醫(yī)網

地 址:福州市鼓樓區(qū)五四路73號國貿廣場1408室

電 話:0591-87856764

樊福好:非洲豬瘟窗口期檢測指南

作者:轉自:執(zhí)業(yè)獸醫(yī)   發(fā)布時間:2019-06-11 12:33:58

非洲豬瘟病毒進入機體到血液中產生足夠量的、并能用檢測方法從血液中查出非洲豬瘟毒之間的這段時期,稱之為窗口期(Window Period)。在窗口期內雖然檢測不到血液中的非洲豬瘟病毒,但體內已存在該病毒,主要集中在口腔等粘膜組織內,處于局部感染(local infection)階段,屬于局限性的隱性感染(silent infection)過程。窗口期的感染者同樣具有傳染性,但傳染性不強。

非洲豬瘟的窗口期長短不一,短者1~3天,長者2個月左右,平均為28天。抓住窗口期的有利時機是凈化和控制非洲豬瘟的唯一必要手段。

窗口期過后,豬只開始出現(xiàn)臨床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精神沉郁、厭食、嘔吐、腹瀉、皮疹、關節(jié)痛、出血等。此時,無論是大群控制,還是個體監(jiān)控,都已經失去了生產上的操作意義,非洲豬瘟窗口期處于關閉狀態(tài)。


1
窗口期的檢測和監(jiān)測

確定豬只是否處于窗口期的方法很多,如病毒培養(yǎng)法、免疫組織熒光法、抗原檢測法等,但當前最成熟的方法還是定性或定量的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法。

1.1 檢測樣本的選擇 根據研究數(shù)據,口腔拭子、鼻腔拭子都可以作為窗口期的檢測樣本,但是新鮮分泌的唾液往往具有更大的檢測優(yōu)勢,其病毒含量遠遠高于口腔拭子和鼻腔拭子。新鮮分泌的唾液中非洲豬瘟病毒CT值比口鼻拭子中的非洲豬瘟病毒CT值平均低5左右。

1.2 唾液樣本處理 處于窗口期的豬只,尚具備較強的特異性免疫能力和非特異性免疫能力,機體對病毒的清除作用較強,兩者處于激烈對抗狀態(tài),尤其是唾液中的酶(溶菌酶、核酸酶、堿性磷酸酶等)活性較高,收集到唾液中的非洲豬瘟病毒如果含量過低,病毒很快將被唾液降解。因此,采集的唾液必須立即進行核酸保護(即抑制唾液中的酶活性)。

1.3 唾液樣本檢測 由于處于窗口期內唾液樣本中非洲豬瘟病毒含量較低,對檢測條件的要求較為苛刻。建議對檢測環(huán)境(溫度、空氣、水、操作臺面)、檢測試劑套裝、檢測儀器進行比對和考核,慎重選擇。為了取得優(yōu)質的唾液樣本,采樣之前需要對動物進行禁食處理(12小時)。

研究證實,試管唾液中的病毒在靜置或離心狀態(tài)下,底部的非洲豬瘟病毒含量遠遠高于試管上清中的病毒含量(CT值相差1~3),所以建議從試管底部取樣進行檢測。

實施實驗室檢測工作之前,建議對操作人員進行科學采樣和取樣培訓,培訓合格后才允許從事檢測工作。


2
影響窗口期檢測效果的因素

影響窗口期檢測效果的因素很多,如操作人員、試劑、檢測設備,等等。

2.1操作人員 不同的操作人員,核酸檢測的結果差異很大。自從國家鼓勵養(yǎng)殖主體自主檢測以后,很多豬場購置了儀器和試劑盒。由于操作人員不熟練或錯誤操作,既浪費了資源,也貽誤了控制時機。操作人員上崗之前的操作熟練程度培訓顯得尤為重要。

2.2 核酸純化 目前常用的核酸提取方法是加熱裂解法、膜提取法和磁珠提取法。總體來看,加熱提取法(俗稱的免提法)因為核酸純度不高、核酸提取量較低,不適合做唾液學檢測。國內市場上的膜提取法的效果也存在較大差異,請進行比較后謹慎選擇。

磁珠法的自動提取也是相當不錯的選擇,磁珠法對實驗室操作人員有較高的技術要求,防止交叉污染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

2.3 核酸擴增 核酸擴增試劑需要進行試驗性比對選擇,爭取實現(xiàn)單拷貝擴增。請注意:那些適合臨床檢測的試劑盒大部分不適合窗口期檢測。

2.4熒光數(shù)據讀取 核酸檢測儀對熒光數(shù)據的讀取和分析也是重要的考察指標,防止出現(xiàn)誤判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


3
 窗口期檢測結果的生產性應用

非洲豬瘟進入中國以后,國家公布的檢測方法僅僅適用于臨床檢測,生產指導意義不大,其中規(guī)定的采樣方法在實際操作中促進了病毒的擴散和疫情的傳播,建議進行緊急修正。

我國養(yǎng)豬業(yè)中非洲豬瘟病毒的污染面較大,尤其是來自疫區(qū)的種苗應該成為窗口期監(jiān)控的重點;處于疫區(qū)的種豬企業(yè)中的種公豬和母豬應該成為窗口期監(jiān)控的重點,監(jiān)測頻率為按周隨機抽樣。

科學的非洲豬瘟窗口期檢測對于我國非洲豬瘟的控制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和生產實踐意義,建議有關部門和科研機構高度重視窗口期檢測和監(jiān)測政策的制定實施和方法學研究,盡快實現(xiàn)我國非洲豬瘟的有效控制。


相關內容: